close

女兒今年大一了,回想過去我跟他的互動,

似乎也沒有出現那種很深入談心的電影情節式的對話,

都是很日常瑣碎,

彼此在晚餐餐桌上分享白天在學校與上班的所見所聞,

或是最近看到的電影連續劇書籍感想。

 

我唯一看完的一本親子教養的書,是女兒剛出生時,

買的一本兒童心理成長的翻譯書,厚厚一本四五百頁,

分析幼兒不同成長階段,是如何認知世界,此時父母的協助,

會如何影響他未來的人格與心智的成長。

 

不過我覺的結論很簡單,就是耐心照顧、同理心信任,

其實這就是人類的本能,人類在還沒有文字之前,

早已經繁衍養育後代數萬年,人類無法多胎生且養育期很長,

就註定與生俱來這種建立親密互信關係的本能,

我們是不是太依賴聽信,這些被市場建構出來的親子教養商品?

沒有回歸本性?

 

我們這一代父母親,成長在升學壓力高度競爭的年代,

上一代也大都教育程度只有國中小畢業,

因此上一代的父母忙於工作,對親子教育採取威權高壓統治,

緊逼寫作業送補習班等等,也只能做這些,

一旦我們考上大學,就脫離父母,

很多人就高高興興地遠離故鄉到台北求學,結婚生子。

我們這一代當時的親子互動模式,是完全不能複製到下一代的。

我上一代的父母,因教育程度低,

反而給了我們選擇大學教育的自主空間,

且離開故鄉之後,後續的就業婚姻也都是較自由的。

 

不過我們在這種背景之下成長的這一代,

當我們當上父母,面對下一代子女時,

卻不由自主地扼殺了這樣成長空間,

當我們挾著我們的高學歷,以全知的姿態,從子女國小到大學,

一路替他打點、評估之下,現在的孩子真是辛苦。

我一直極力避免這種情形˙發生,

 

所以當女兒自己跟我說要讀哪個科系時,

我覺得我很高興,我做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DIPA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